
脑科学与教育蓝皮书:心理理论在婴儿和儿童时期的两个案例介绍
内容提要: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情绪、意愿和信念等的认识,以及据此对行为进行因果性解释和预测[1],是社会认知的核心能力之一[2]。4岁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是4岁之前的儿童不...
内容提要: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情绪、意愿和信念等的认识,以及据此对行为进行因果性解释和预测[1],是社会认知的核心能力之一[2]。4岁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是4岁之前的儿童不...
内容提要: 人的发展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三大方面,本部分主要关注人格与社会性对大脑的影响。人格侧重从个体角度考察每个人身上独特的、稳定的特征,社会性侧重的是从人际关系角度来探讨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1]。我...
内容提要: 内在动机是追求新奇和挑战、探索以及扩展个人能力的内在倾向[11]。当个体期望发现新信息(探索)、学习新东西(自发兴趣)、发展和扩展现有能力(掌控环境)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探索、自发兴趣和掌控环境的倾向。当个体获得新信息(好奇心...
内容提要: 动机在学习中具有关键作用。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力[1],它驱使我们开始并保持行动,以及决定行动的方向。动机在强度和方向上有所不同[2]。比如,两个学生都有玩电子游戏的...
内容提要: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解,首先来看几个问题: 1、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究竟是要提升全面素质,还是培养人工智能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 2、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目前我们很重视计算思维,但是除了...
内容提要: 目前很热门的智能推荐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路径等“导航式”教育,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应用隐藏着巨大风险。学习内容呈现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会被破坏,学生的思维被算法所规制,造成认知的偏差和思维的故步自封,学生在学习之中往往会变得过度自信或者盲...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BP9w6Qb-25e6KmruQFwFEA,如有侵权,请告知) 导入的方法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首要的一环。很多教师非常重视新课“导入”的改计,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力求使...
内容提要: 智慧教室的规划和建设,一般是由学校的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持的,即由技术部门为建设的主导方。 技术部门在与各智慧教室的厂商沟通时,常以供给决定需求,并参考其他高校的建设方案。即厂商擅长什么,有什么新技术,都试图放入智慧教室...
内容提要: 焦虑是学生最常体验到的一种消极情绪,如面临重大考试、作业太多等都会引起焦虑,往往伴随着生理上的出汗、呼吸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眠,主观感受上的缺乏控制感,以及行为上的回避。适度的焦虑会使学生做足充分准备,有利于产生最佳表现,而...
内容提要: 近年来,情绪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情绪会通过注意和记忆等认知活动来影响学习。情绪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以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2]。情绪包含三方面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