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科学与教育蓝皮书:自尊对大脑有什么影响?
内容提要: 自尊(self-esteem)是个体在整体上和特定方面对自我的积极和消极评价[1],如果总体自尊是积极的,他们就会认为自己能做好一切事情,反之则认为自己做不好大多数事情。自尊是毕生发展的,在童年期的水平较高,青少年期逐渐下降,到...
内容提要: 自尊(self-esteem)是个体在整体上和特定方面对自我的积极和消极评价[1],如果总体自尊是积极的,他们就会认为自己能做好一切事情,反之则认为自己做不好大多数事情。自尊是毕生发展的,在童年期的水平较高,青少年期逐渐下降,到...
内容提要: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情绪、意愿和信念等的认识,以及据此对行为进行因果性解释和预测[1],是社会认知的核心能力之一[2]。4岁是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是4岁之前的儿童不...
内容提要: 人的发展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三大方面,本部分主要关注人格与社会性对大脑的影响。人格侧重从个体角度考察每个人身上独特的、稳定的特征,社会性侧重的是从人际关系角度来探讨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1]。我...
内容提要: 内在动机是追求新奇和挑战、探索以及扩展个人能力的内在倾向[11]。当个体期望发现新信息(探索)、学习新东西(自发兴趣)、发展和扩展现有能力(掌控环境)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探索、自发兴趣和掌控环境的倾向。当个体获得新信息(好奇心...
内容提要: 动机在学习中具有关键作用。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力[1],它驱使我们开始并保持行动,以及决定行动的方向。动机在强度和方向上有所不同[2]。比如,两个学生都有玩电子游戏的...
内容提要: 焦虑是学生最常体验到的一种消极情绪,如面临重大考试、作业太多等都会引起焦虑,往往伴随着生理上的出汗、呼吸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眠,主观感受上的缺乏控制感,以及行为上的回避。适度的焦虑会使学生做足充分准备,有利于产生最佳表现,而...
内容提要: 近年来,情绪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情绪会通过注意和记忆等认知活动来影响学习。情绪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以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2]。情绪包含三方面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
内容提要: 案例1:工作记忆训练对大脑及认知能力的影响 工作记忆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的核心,是学习、推理、问题解决和智力活动的重要成分。尽管工作记忆容量被认为是恒定的,但近来很多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可以通过适应性和拓展的训练得到提高。工作记忆训练...
内容提要: 我们或许可以很容易记起某一次的生日派对,出席的朋友、蛋糕的味道和礼物,但是生日后的那一天我们做了什么却很难记得。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能以映像的形式保留在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又可以重...
内容提要: 婴幼儿及学龄前时期是注意力快速发展的时期。整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时间变长,注意范围变大,有意注意在注意当中的比重变大。随着神经生理研究的发展,对儿童注意力发展的研究也上了新的台阶。研究者Ruff 和Rothbart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