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bOdLGw9oys6puT74BUgFA
2020年8月19日,由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互联网创新中心承办的第六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新基建背景下的未来学校新样态”分论坛顺利举办,分论坛由北京晓羊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邀请到众多教育技术专家、教育学者、一线教育管理者,立足信息化教育前沿,对未来学校建设进行尖峰论道、思想碰撞,为与会者奉上一场教育与新基建融合发展的盛宴。
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未来学校联盟秘书长
刘雍潜: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原秘书长
周林:美国特拉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北京晓羊集团总裁
丁启永:未来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技术总监,北京晓羊集团副总裁
王本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原校长
潘克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电化教育馆原馆长
王会杰: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院实验部高级项目主管
陈美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燕: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原副秘书长
为防控疫情,会场人员数量进行了限额,100余名参会代表来到现场。此外,论坛全程进行了线上直播,吸引了近200名全国教育信息化领域、教育装备行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信息化一线管理者、教育信息化服务企业代表在线参会。数家媒体也受邀来到现场,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分论坛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致开幕辞。他表示,新基建绘就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为教育变革指出了新路径,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与新基建的创新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新时代的技术与文化是紧密融合的。曹志祥主任对“融合“提出了二十字真言:政产学研用,科教装电考,用建配管平,德智体美劳。将政府、学校、企业链接在一起,展望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全面剖析未来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技术异军突起的今天,他指出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装备+教育”。装备改变教育、创新引领未来。先进教育理念和信息科技手段融合的现代教育装备在不断促进教育变革,加快形成新的教育发展驱动力,推动教育创新。
未来已来,未来学校究竟是什么样态?未来的学校将迎来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推动了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曹培杰主任认为学校是一门时代学,他梳理了过去到现在的校园变化,剖析目前学校的基本特征,即:标准化、工厂化。但随着时代发展,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将未来学校的图景具体地呈现出来:未来学校将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且有效的学习方式,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未来学校将逐步走向适应每个学生的“精准教育”。
1.大数据时代,以过去的数据判断未来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不断重复,缺少创新的结果。
2.个性化的学习很可能将学习转变为一个人的任务,学生、教师都将变成独立的单元体,大大减少正常的社交活动,缺乏社会情感的培育。
因此,打造有温度的未来学校,是所有教育者值得深究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亟待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减负和增效。丁启永副总裁为我们复盘了教育信息化40年的历程,从萌芽阶段到深化应用,深度发掘信息化产品给学校发展带来的优劣势。
自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普及以来,学校中的不同软硬件系统沉淀了丰富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多数处于碎片化、持续久的状态。晓羊集团教育科技产品以助力学校打破数据孤岛问题为目标,通过数据复用,大幅降低学校的数据业务操作难度,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晓羊集团始终致力于构建新一代智慧校园,以“一人一课表”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形成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以数据中台驱动的学生画像、教师画像、课程画像、学校画像,切实解决实行走班后学校的教学、评价、管理等问题,打造教育教学改革下的全新校园信息生态,并向教科研课题和教务工作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支撑,构建完整的学校数据体系。
面向2035年的中国教育,智慧校园与未来学校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被评为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的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是信息化建设的典型成功案例,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打造的一个缩影。
钱浩俊主任从基于服务师生、规范标准、效率优先、持续优化的建设理念,到学校落实的硬件系统与软件应用,从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化建设历程、存在的问题到职教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享了建华实验学校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建设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实践范本。
他认为,保障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维护校园信息设备稳定性与服务的高可用性是学校信息中心的核心任务。通过全面布局教育“新基建”,让校园“智能化”,让课堂“智慧化”。
圆桌围绕新基建背景下的未来学校新样态,研讨信息化和未来学校间的关系,探寻教育信息化的未来趋势。
研讨由《人民教育》编委、期刊部主任李帆主持,参与研讨嘉宾分别为刘雍潜、李玉顺、周林、王晓丽。主要探讨了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
-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认知方式或思维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
五位嘉宾通过对比过去与当下的教育现状,探讨了未来学校部署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方向,周林总裁还从企业视角出发,表明晓羊集团的产品技术所带来的教育革新,不断促进教育高效而美好的服务愿景。
本次分论坛基于新基建,直面未来校园发展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既有高水平专家报告,又有一线管理者的实践经验分享。嘉宾们毫无保留地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方向和策略,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创新技术相结合,与学校凝聚共识,推进科技与教育在新时代的融合与发展。